隨便查看一下任何一家國產挖掘機產品參數表,發動機一欄里,清一色的外資品牌,偶爾在小挖里面發現一兩個國產品牌發動機,還要懷疑該產品的穩定性。發動機如此,液壓件、電控系統也是如此,這就是中國工程機械高端零部件的現狀。根據行業權威專家說法,中國工程機械行業70%的利潤貢獻給了外資的高端零部件配套商,剩下的30%利潤,國內企業還要拼的你死我活。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分析師認為,基于這樣的現狀和利潤之爭,國產高端零部件吹響了突圍集結號。 政策先行 2009-2011年,關于配套件領域的支持政策頻出,為高端零部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,把好了發展的“方向盤”。
中國工程機械高端零部件打響突圍戰 2009年5月12日,國務院頒布《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》,將基礎配套零部件產品的發展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,將基礎配套水平得到提高作為規劃目標之一。提出通過裝備自主化,帶動基礎配套產品發展。依托整機產品配套需求,提高基礎件技術水平,開發特種原材料,扭轉基礎配套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。 2010年10月11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《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》,明確提出,要加快突破關鍵零部件發展瓶頸步伐,不斷滿足各領域裝備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。預期通過三年的努力,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制造關鍵技術,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強的基礎零部件企業及知名品牌;重大裝備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%以上。 2011年新頒布的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11年本)》。在裝備制造領域,主要突出了七項內容,其中兩項是關于零部件的,一是瞄準薄弱領域,著力提高基礎工藝、基礎材料、基礎元器件等基礎制造能力;二是突出關鍵環節,更加注重提高關鍵設備制造能力和關鍵部件配套能力。 2011年7月31日,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在山東青島聯合舉行了“中國工程機械行業‘十二五’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”。《規劃》第六大項內容——十二五發展重點及主要任務中,將“提高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和制造水平”放到了首位,重點細化到下面三個內容:一、提高工程機械產品動力配套性能;二、抓好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的產品開發和高精化、規模化制造;三、對專用傳動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進行系統性研究和開發。
|